标准数据查询检索 |
|
最新标准信息 |
|
标准购买方法 |
|
◇总机:010-51265117
◇传真:010-51265117-806
◇客服MSN|邮箱:china_iso@hotmail.com
◇网上检索与订购:
客服QQ:674284491
| |
|
 |
《关于治理当前市场商品质量问题的报告》 |
 | |
日期:2007/4/25 10:03:52点击次数: |
|
|
国家技术监督局 ◎ 关于治理当前市场商品质量问题的报告 技监局发[1989]167号 国务院: 从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来看,近两三年,在一些行业,一定范围,产品质量不同程 度出现了滑坡现象,特别是在我国流通领域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。许多伪劣商品流入市 场,严重的损害了国家、集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,干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。为了保 护广大消者和用户的合法权益,治理经济环境、整顿经济秩序,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 施,强化市场商品的质量监督。现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: 一、当前商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(一)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低 近几年来,全国各地质量监督部门对工业企业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为75%左右,而1987 年在各地市场抽查的58 率仍很低,云南省一季度抽查的合格率36.84%,二季度29.4%;广东省一季度40%,二季 度41.67%;江苏省一季度40.4%,二季度62.3%。春节前,我们对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 十大城市的五类九种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查,共抽样1 总合格率为了7.35%。从抽查中发现,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比企业抽查的合格率普遍低20 %左右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, 不少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把一些不合格产品投放市 场。 (二)伪劣商品屡禁不止,日趋猖獗 近两年来,假酒、假药、假农药、伪劣化肥、劣质电器、冒牌自行车等,从生产资料 到人民生活用品,五花八门,愈演愈烈,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。目前,制造和销售伪劣 商品的发案率明显上升,手法更加隐蔽、狡诈,违法主体由一些个体团伙发展到集体和国 营企业,而且逐渐向全国蔓延,某些地区已发展为一定规模的群众性违法活动。去年全国 发现伪劣农药事件100多起,品种达30多个, 仅山西运城地区发现的伪劣农药就有呋喃 丹、敌敌畏、氧化乐果、3911、1605、敌杀死6个品种,2 到河南、河北、陕西、北京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苏、山东等地,经销金额上千万元,去年仅 七月份,新疆就查处了1 名酒的案件上升,烟台市查处的这类案件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.5倍。黑龙江、河北、山东 三省去年上半年查获的1 起冒牌名酒案件,集体和国营企业占三分之一。春节前,十大城市都查出了不少伪劣商 品。重庆市自去年9月以来,共查出假名酒70多万瓶。 (三)商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恶性事故不断发生 近年来,由于商品质量问题,发生了不少恶性事故。天津饮料厂一次生产的“苹果 汁”358人中毒;福建发生的一起“冰棒”事件,使1 一起用甲醇制白酒事件,使400余人中毒 生食物中毒事件497起,13 人。江苏金坛县的假农药使河北、山东两省4.6万亩棉田绝产,直接经济损失1 陕西省华阴县一些供销社用假种子坑害农民,使20万农户的5万多亩萝卜绝收,经济损失 约5 重大经济损失。吉林造纸厂使用浙江欧海阀门厂用铸铁代替铸钢制造的高压阀门,发生爆 炸,造成8人伤亡。1987年,全国发生锅炉和压力容器爆炸和重大事故835起,死亡78人, 受伤261人,爆炸的锅炉中,50%以上是非专业制造厂和乡镇企业的产品。 二、商品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 (一)质量意识淡薄,经营思想不端正 一些工业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经营承包与质量的关系,在承包机制不够完善的情 况下,存有短期行为,导致只重视任期内的产值利润和职工收入,不重视产品质量,一些 商业部门在代销、租赁柜台等方面,制度不建全,不注意鉴别商品的质量,给不法分子以 可乘之机;有些经销者不考虑用户利益,只顾赚钱,为推销伪劣商品大开方便之门。四川 20个县质量监督部门抽查19000多个商店,发现50%的商店有经销伪劣商品的行为。合川 县百货公司一采购员从安徽购进价值34.16万元的毛线 元。个别地区和单位的党、政领导从局部利益出发,盲目扶持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,甚 至在伪劣商品被查获后,出面说情,干予监督和执行部门行使职权。 (二)有法不依,打击不力 1986年,山西省万荣县曾发生制造销售假药案,只对37人作了轻微的经济处罚。由于 对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打击不力, 所以去年这个县又刮起了一股制造销售伪劣农药的歪 风,参与制造销售伪劣农药的多达516人,其中国家干部8人,党员12人。现在社会上流行 两句话:“犯大法赚大钱,犯小法赚小钱,不犯法不赚钱”;“捞够10万元,最多判两 年”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有关商品质量监督的法制还很不建全,对不法分子没 有起到威慑作用,打击不利的现象普遍存在。 (三)商品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 我国市场商品质量监督工作十分薄弱。全国现有的质量监督行政机构和检验机构对企 业产品质量监督的覆盖面仅20%左右,对市场商品监督的覆盖面不足10%。人力、物力、 财力及人员素质方面远不能适应市场商品质量监督的需要,尤其是县以下的质量监督更为 薄弱,伪劣商品发案率高。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存在生产无定额、质量无标准、产品无检 验,能销即“合格”的状况。特别是约占乡镇工业企业总数86%的个体、联户的产品质 量,从整体上看,是一个无人管理的“死角”,许多伪劣商品从这里源源不断流入市场。 浙江温州柳市镇2万多家“前店后厂”的企业,只有30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。该镇生产的 2 (四)新闻广告管理有漏洞 某些经销者利用新闻媒介推销伪劣商品。个别新闻、广告经营单位把关不严,违反广 告管理规定,为假广告开了绿灯。浙江省永嘉县生产的劣质多功能编织机,竟有30多家报 |
|
|